书法家 刘石刚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pyls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泼墨龙乡情
2013-06-23    浏览(3002)    作者:李百林    来源:书法家 刘石刚 官方网站

报告文学 

泼 墨 龙 乡 情

文/李百林

在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上,位于黄河北岸的龙城濮阳市,可谓天赐龙乡,百姓福祉。就是在这里,活跃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年轻著名的书法家,他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成就斐然,中原书法艺术界称他是中原书龙第一人。

酷爱书道痴迷人

中国书法艺术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,而且已经发展成为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,是中国汉字的一种特殊魅力的艺术,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并在世界艺术中亦将独放异彩。中国著名学者、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强调:讲中国文化史,学中国文化,就离不开中国书法。在信息技术发达,信息量大,传播速度快的当今,中国书法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在中原濮阳龙乡里,对中国书法艺术如醉如痴、对泼墨书法技巧堪称一绝、被称为中原书龙第一人的他----就是刘石刚。他的斋号墨龙,出生于1968年龙月,自幼酷爱书法,受他的祖父(原国民党14战区专员、著名书法家刘紫光先生)的影响,昼夜笔耕,一年四季从不间断,就连做梦还在想着书法字体中的点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勾,每每陶醉于书法艺术之中。他初习唐楷,以欧体、颜体,兼习隶篆书等,颇见成效。

在1991年,刘世刚师从于书法家刘文选、张广修二位老师,得到指导后,他先习书王羲之、王献之二王书圣法帖,又兼习怀素狂草,还习沙孟海老先生之笔法以辅其榜书,逐渐融合各家风格,自成一体。如今,刘石刚的书法,草、行、隶、篆、楷及其榜书等,是一个多种字体而无所不能的书的书法家。

40多岁的刘石刚,已习书钻研30多年的历史,各种书体无不精通。他在与书法爱好者交流中说到,“只会一两种书体的,不是真正的书法家,草、行、隶、篆、楷必须全面发展”。由于刘石刚多年的书法造诣,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书法界方家的赞同。随之,他的社会界头衔逐年增多。他现为河南省书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国内艺术动态委员会评委、濮阳龙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顾问、中华龙都墨龙榜书研究会会长、中华龙书画院院长、濮阳市书协理事、濮阳县书协副主席、濮阳县工商业联合会书画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。作品曾多次被青年导报、东方今报等报刊刊登或连载,一部分作品入编中华美术大典,被海内外人士收藏。

无愧书龙第一人

刘石刚自幼生长在濮阳龙乡,是喝着金堤河的水长大的,故而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,并把他的号唤着“墨龙”,泼墨疾书的斗室也唤着“墨龙斋”。他书写的数十种不同书体的“龙”字,真可谓活龙活现,挥洒自如,看去如腾龙出海,驾雾翔天之势。刘石刚不仅是中原书龙第一人,就是在国内,他的泼墨书龙艺术也是罕见的。
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在1987年,随着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的出土于发掘,这一发现,不但轰动了国内学术界,更是冲击着刘石刚的心灵,同时也奠定了他龙乡人写好龙的坚定信念。冬去春来,刘石刚笔耕不辍,潜心钻研,终于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书法技法。同时,他还将中国国画中的泼墨技法,巧妙地运用到书法中。传承文化并不意味着复古,书法艺术亦为如此。在传承的过程中必然要赋予现代的精神要素,刘石刚他做到了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中传承,在传承中发扬光大。

刘石刚在书写过程中,他临案铺纸,静心运气,握管挥毫,胸有成竹,并倾注思想情感于笔端,从龙头到龙尾一气呵成,一幅腾云驾雾、直上云霄、活生生的“龙”作品耀然纸上。与此同时,固然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风格。

在2012年适逢龙年,刘石刚不同的泼墨“龙”和“福”字书法作品,有幸的是被国家邮政局得到赏识和认可,并印成了邮票在全国发行,而且他的泼墨“龙”字,还被通讯公司做成了充值卡使用销售全国。曾荣获国内多次书法奖的刘石刚,“龙”和“福”字书法作品上邮票,还是全省、全市第一位上邮票的书法家。不但如此,他还多次被中央电视台、河南电视台、濮阳电视台等拍成专题片播放。为使濮阳龙乡这一泼墨书法财富得以保护、传承和发扬光大,刘石刚将他的“泼墨龙”正式向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商标局递交了申请注册专利权。

刘石刚的各种字体不拘一格,他的楷书,落落大方,清新豪健,圆润有力;他的行草,挥洒自如,气势磅礴,如锥画沙;他的隶书,蚕头燕尾,燕不双飞,饱满苍劲;他的榜书:浑然雄厚,潇洒流畅,并有“榜书王”之称。尤其是他自己独创的“龙”字,在书法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名气,无愧于中原书龙第一人。

刚直不阿真诚人

对书法家刘石刚其人,我还是2013年3月才相识的。

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的朋友星星,说去见书法家刘石刚邀我同行,我平素比较喜欢书法艺术,也早听说过书法家刘石刚其名,却未曾见过其人,就欣然应允了。

当我们来到刘石刚的墨龙斋,他正在给一个求字的朋友写字,没敢打扰他的书写兴致。当他书写完、盖完压脚印后,星星向刘石刚介绍了我,在握手寒暄中,刘石刚脱口道:“欢迎,欢迎!”

“我是不速之客,慕名而来的。”我自我介绍后说。

   “来了就是朋友”!刘石刚客气的说。

曾经听有人说,“刘石刚给人以清晰的畏惧感,初见就会让人望而生畏。”还有人说他是“冷面书生”。可他给我的感觉和印象不为其然,就感觉他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眉目清秀,加上他那浓黑的小胡子,俨然就是一个:高大、挺立而热情似火的美男子!

说话间,他欣然命笔写了“厚德载物”、“稳慎思赋”两幅字后对我说:“我们初次见面,送你两幅字做个留念吧”!

顿时,我不知所措的欣喜感激!

“非常感谢,非常感谢!”我双手接过他的书法作品的馈赠,如获至宝,连说了两句“非常感谢”!

此时已过饭时。

“来了就是朋友,我请你们吃饭。”刘石刚说着就把他珍藏的营养酒捯了两瓶,便领我们去到了一家大酒店就餐。

在吃饭的时候,刘石刚的朋友对我所说:“墨龙(刘石刚号墨龙)他经常这样,有朋友找他求字,不收钱还请别人吃饭,他的人缘好就在于此。”

刘石刚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给了我深刻的印象。当我们赞许刘石刚书法作品的时候,他用他真诚的良知和人品,道出了他人生成功的真谛。

“一个书法家,书品如人品,做事先做人。”由此可见,刘石刚对书法艺术,是一个非常好客而善良、真诚而执着的性情中人。

有所不知,当刘石刚出名后,登门造访求书的人群络绎不绝,而在求他字的人群中,有政府官员、有中层干部、有企业家、还有平民百姓。他对领导干部就书:厚德载物;他给警官就书:天道酬勤;而对平民百姓和乡亲就书:勤俭持家和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奉言。由此,显而易见刘石刚他刚直不阿的真诚品格。

以德为本书法人

在与刘石刚的交谈中,他给我说出了他在10多年前就写了一幅对联:“处世孝道为首,待人谦和为先。”并接着说了句“首先是要以德为本!”

刘石刚“以德为本”,并作为他德与行的座右铭。除此之外,在习书和他经营行业的空暇之余,他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爱好,那就是有着非常喜爱看书学习的好习惯。据我观察了解所知,刘石刚爱书如痴,在他的生活里,一日不可无书。说来可能有人不信,他可以把《道德经》达到倒背如流的境地。

说到《道德经》,在濮阳市的县、乡领导和职员,有不少人听过他的讲课,讲课时也从来不拿讲稿,而是用他的心得体会和对《道德经》的深深感悟去讲授。

刘石刚曾在道德大讲堂授课时说到:“作为领导,对下属、对社会、对朋友,宁天下人付我,我不付天下人。做人要有原则性,那就是对长辈、对师长、对老人要尊敬,对下属、对朋友、对群众要谦和。”他还讲到,我们追求传统的观念,而不是照抄照搬,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灵活的运用。

刘石刚在讲课时还曾经说到,《道德经》一书,该书的精髓就是要“善行”,而其善行,我的理解就是通过善举、善为,达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的发展。《道德经》讲究的就是“无为”,“无为”是他的最高境界。而无为就是最大的“有为”。对我们今天做人的最高境界来说,就是“无我”,要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。当领导者就要想着怎样为人民服务,当好人民的公仆而为之。

刘石刚的《道德经》授课,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,无不为之拍手叫好!听过他讲课的濮阳县梨园乡的一个领导对刘石刚说:“我非常喜欢听您这种讲法,不是以本为纲,而是切合实际去引导,有机会我还要听您的讲课” 。

“德”与“行”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尺度。如果没有一定的书感灵性,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,没有一定的素质修养,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,是无法领略花草之妙,无法领悟山水之情,无法参透书法之神韵的。刘石刚在书法艺术界的成功和渊博的学识,是他多年来刻苦学习磨炼的结晶,他不仅仅是濮阳龙乡的骄傲,同时,也展示了中原大地精英辈出。

悠悠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著名书法家刘石刚(墨龙),在他的笔墨生涯里,用他的真诚和善良,并以德为本的博大胸怀,在中原大地的濮阳龙乡这片热土上,谱写了一曲书法艺术的交响曲,滋润着人们的心田。同时坚信:刘石刚泼墨龙的书法艺术,在濮阳龙乡、以及中州大地,定会扎根、开花,并结出丰硕之果!

2013年5月29初稿

2013年6月6日 定稿于半瓶子斋

标签:龙乡 泼墨龙 刘石刚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